0513
本期话题:古代男子如何撩妹!
在中国古代,定亲遵循的是“父母之命、媒妁之言”,而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却常有用信物来定情的做法;迫于礼教和社会压力,交换定情信物一般都是男女双方私下进行,他人无从知晓。那么信物一般有哪些呢?
丨主编丨风尚君:
早在2013年,风尚君就已经做过期刊贴,“古代的定情信物,一生一世一双人”等系列文章,苦于风尚君最近有点懒,在网络搜集来这边文章,并没用之前的原创,因为没找到原作者,所以对原作深表歉意,如晓得请告知。
其实,还是古代的男人更会撩妹,更懂得浪漫,当然不是现在不浪漫,只是失去了那原汁原味的内涵,不反对西式的婚纱,不反对钻石几克拉,只想说,现在的人心都比较浮躁,社会也浮躁,很难去用心准备一份礼物,可能大家各有说好吧,每每我穿汉服走在街上,都会投来异样的目光,而喜欢我自己,做我自己,就像我的摄影,见文章尾末。
下面就来聊聊古时的定情信物:
丨香囊丨
何以致叩叩?香囊系肘后
香囊又名香袋、花囊,用丝线缠成,多种香味浓烈中草药细末装入袋中
先秦时,年轻人见父母长辈要佩戴编织香囊以示敬意;又因为香囊是随身之物,恋人之间也常常把它当做礼物相互赠送
古装影视剧中也常出现女方送香囊表达心意
丨玉佩丨
何以结恩情?美玉缀罗缨
“玉之美,有如君子之德。”古代君子如玉一般,讲究恭敬平和,温润悠远之爱
所以高雅从容谦谦君子们喜欢用玉来作为定情物,显得节制有礼,既不猴急,又不疏远
《周礼·玉藻》云:“君子无故,玉不去身。”魏晋以后,男子佩戴杂佩的渐少,以后各朝都只是佩戴简单的玉佩
丨篦梳丨
结发同心,以梳为礼
我国古时候,送梳子有私订终身,白头偕老之意
古代女子出嫁前有家人为其梳头习俗,所谓“一梳梳到底,二梳白发齐眉,三梳子孙满堂”,既包含了家人美好祝愿,也有爱意传递。
丨簪钗丨
何以结相于?金薄画搔头
簪又称搔头,是古代女子常用定情物,也有象征“正室”尊严意味
周宣王后姜后有“退簪劝政”之佳话:说是周宣王荒疏国政,姜后为了规劝他,就退去发簪长跪于永巷,表示自己有罪,周宣王羞愧难当,从此励精图治
丨手镯丨
何以致契阔?绕腕双跳脱
手镯在古代有很多的称谓,如“跳脱”等
古代文学作品中,常有仙女以手镯相赠恋人情节。陶弘景在《真浩》中记述仙女萼绿华赠羊权金和玉跳脱
丨耳环丨
何以致区区?耳中双明珠
我国女性从很早以前就开始用各种耳饰打扮自己了。耳饰又分为耳丁、耳珰、耳环、耳坠等样式
清初李笠翁在《闲情偶记生容》里将耳饰里小巧简洁耳环称为“丁香”,将繁复华丽耳坠称为“络索”,他说女子“一簪一珥,便可相伴一生”
丨缠臂金丨
何以致拳拳?绾臂双金环
“绾臂双金环” 指臂钏,又称缠臂金,这是一种我国古代女性缠绕于臂装饰,是用金银带条盘绕成螺旋圈状
苏轼《寒具》中写道:“夜来春水浓于酒,压褊佳人缠臂金”
丨罗裙丨
何以答欢忻?纨素三条裙
古时布帛门幅狭窄,一条裙子通常由多幅布帛拼制而成,因有“裙”的名称
古代“裙、群”二字同源,汉刘熙《释名?释衣服》:裙,群也,连接群幅也。汉辛延年《羽林郎》诗:“长裙连理带,广袖合欢襦。”
丨红豆丨
愿君多采撷,此物最相思
玲珑骰子安红豆,入骨相思知不知
(图片丨文字:古典新风尚 搜集/整理/设计 转载请注明出处 , 谢谢。)
搜索微信公众号【古典新风尚】或【newgoodi】
为您分享更多古典文化、历史等精彩内容。
评论0